就业专家:解析大学生就业难九大原因

80酷酷网    80kuku.com

  

  到底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哪里?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众多就业指导专家,归纳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九大原因。

  广州市民政部门也指出,今年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可到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民政部门还要给短期内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有困难的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具体细则将在9月1日前出台。

  记者连日来采访发现,大学生毕业难既有供需结构性矛盾,也有应试教育和学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 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 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 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原因六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原因七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原因八 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原因九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政府措施广州生源毕业生登记失业可领补贴

  为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困难,今年6月份,中组部、中宣部、中编办、教育部等14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大学生毕业没工作可纳入城市“低保”,享受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广州市相应部门也下发了有关通知,通知要求,今年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可到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民政部门还要给短期内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有困难的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但具体怎样才能享受“低保”,至截稿时,广州市民政局宣传与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市民政部门仍没出台具体细则,是否按国家通知要求执行,她无从告知,预计9月1日前会出台相关规定。

  此外,要求凡高等院校毕业生(含大学专科生、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因患病等原因短期内无法就业且生活困难的,由高校毕业生户籍迁入地所在民政部门参照当地“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享受临时救助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一年后家庭生活仍有困难的,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低保或其他社会救济。

  据了解,属广州生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后还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可持本人户口簿、《毕业证》、档案到户口所在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失业登记,然后才能向广州市民政局申请。

  据广州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虽然目前通过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毕业生不少,但不少没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却不愿意进行失业登记。

  根据14部门的通知,全国各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统一于今年9月5日至25日组织开展“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