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金融分析师” 内地仅317人

80酷酷网    80kuku.com

  

  我国最紧俏的人才之一

  核心提示

  随着外资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大举涌入,以及中国银行业全面向零售银行业转型,一度沉寂的金融人才市场重新火热起来。从中资银行“跳”到外资银行谋求高薪者、从外资银行“跳”到中资银行谋不同工作环境及领导位置者,比比皆是。在此过程中,打造金融行业从业者“含金量”的金融认证和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面对众多的认证和培训机构,准备考证的人士如何选择呢?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金融业专才需求缺口大

  全国统一的“2007年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将于7月中下旬开考,目前已报名的考生突破了16万人次,可见其火爆程度。专业人士称,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国内金融人才存在着巨大的缺口,除了银行业外,证券、保险等相关行业的缺人状况也日益严重。

  据悉,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00多家金融机构。尤其是外资银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网点的扩张速度加快,他们把招纳高级金融人才作为其进行人才储备的重要战略。据介绍,随着金融电子化程度的加深,具有技术背景的复合型高级金融人才更受欢迎。

  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重视,带动了金融人才培养的认证培训和考试。不久前,德意志银行宣布推出“德意志银行奖学金”,重点支持推动“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CRFA)的培养计划。据了解,该项目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国企业联合会联手美国著名金融专业培训机构Stalla Review共同组织实施,是我国第一个与国际接轨、面向中高端金融和财务专业人士的系统培养计划。

  培养本土金融人才迫在眉睫

  早在1963年,国际上就开始实行“注册金融分析师”制度,4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在金融领域游刃有余且兼顾行业自律的从业高管人才。中国内地目前只有317人获得了“注册金融分析师”资格,而到2004年底,香港就已有2567名“注册金融分析师”。国家人事部有关人士指出,“注册金融分析师”是中国目前最紧缺的人才之一。

  因语言、时间等原因,国内大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本土金融人才被挡在了“注册金融分析师”的门槛之外,而单纯掌握国际管理理论的人才,在一段时间内也难以顺利步入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金融发展“快车道”。因此,运用全球的视野和思维并兼顾本土特色,创建中国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相关新闻

  注册金融分析师

  与理财规划师有何不同?

  据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执行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与国内已有的理财规划师、注册财务策划师最大的不同,在于“注册金融分析师”的专业领域在于金融行业商品设计与规划、投资决策及分析等;而后者是为客户挑选适合的理财工具。其次,他们的工作层面和服务对象明显不同,“注册金融分析师”多半是服务于大型金融机构的中高管理层或大中型企业的财务高管,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

  如何选择合适的培训认证

  立足国内:CRFA、AFP

  考虑“钱”途:CFA、CFP

  记者了解到,目前金融人才培训市场上比较多的认证考试除CRFA(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之外,还有CFA(特许金融分析师)、CFP(国际金融理财师)、AFP(金融理财师)、FChFP(国际注册财务策划师)、HK-RFP(香港财务策划师)、国家理财规划师等六七类认证。

  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和认证?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培训?这成为困扰不少从业员的两大难题。

  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广东授权管理中心负责人尹先生分析认为,这几种认证的客观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市场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

  对于应试者而言,又该如何进行理性选择呢?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培养计划广东区负责人劳女士介绍,比较值得信赖的证书有两种,一是国家发起的证书,如“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注册金融分析师”等,这种考试通过率非常低,是进入行业的通行证;另一种是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协会发起的认证,随着普及度和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被行业所接受,其权威性和使用范围甚至跨越了国家和地区。

  劳女士建议,考证族关键要看通过认证培训和学习,能否达到提高水平和拓宽金融视野的效果。如果从受认可程度和薪酬待遇方面来分析,具有国际背景的CFA、CFP认证最有“钱”途,但相对应地,这些认证也非常难考,要求用英文应试。应试者要量力而行,根据从业经验、经济实力以及外语水平等因素选择。

  “更重要的是,要将资格证书的获取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效结合,如果仅是立足于国内市场,读CRFA、AFP等已经足够,不需要参加英文版的国外同类认证考试。”劳女士分析道。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