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看2005年最风光的三种女人

80酷酷网    80kuku.com

  

  “你走之后没几天,邓丽君也跟我们说再见;张爱玲在秋天度过了她最后一夜,英国少了一位黛安娜王妃……”台湾著名音乐人黄舒骏的这首《改变1995》,像是一部简单明了的纪录片,把几年间的世事变迁一网打尽。如果,要编一首女性周刊版《改变2005》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超女比赛结束才几天,大长今就在荧屏与我们见面;赵薇版的姚木兰还算及格,新当红的女郎金三顺却又丑又难看……”

  不是你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新鲜的事物和字句永远在层出不穷。而2005年似乎格外地偏爱女性,在本年度的大词典里,最风光、最鲜活的,还是这三个跟“女”字相关的新词汇;这也给了女性朋友一个自我反思的契机,“超女”的运道,“熟女”的风范,“没女”的勇气,三者当中,你总得占一样吧?否则,你又拿什么,去面对崭新的2006呢?

  熟女

  口号:我们都经历许多事,也被伤了好几次,才能适应爱情有瑕疵。

  出处:台湾俗语、林志炫《熟情歌》

  “找一个最爱的深爱的想爱的亲爱人来结束单身”的《单身情歌》,一时间被众多众多大龄都市男女视为“独立宣言”,但是,长时间地炫“单身”身份,毕竟还是显得青涩。随着林志炫最新专辑《熟情歌》的风靡,来自台湾地区的两个流行词汇“熟男”(成熟男人)、“熟女”(成熟女人)也开始进入内地。我们终于得以认识另一种时尚姿态:结婚与否,从来不是鉴定你是否“熟女”的唯一标志!2005年,《大长今》中的医女“长今”,和《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给了我们两个完美的熟女模版。

  《京华烟云》和《大长今》一样,并没有千回百转或者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但在看过太多十三点兮兮、动辄要生要死的电视剧女主角之后,木兰和长今用各自面对人生和命运的经典熟女风范,深深感染了我们:姚木兰虽然奉家长之命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男人,却能对这种看似悲剧式的人生从容以待,既不厌倦,也不愤怒,令林语堂称赞“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长今呢,在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中,洁身自好,聪慧隐忍,终于得到最理想的结局,让很多职业女性感慨“若在职场混,必学长今也”!

  在原著的《京华烟云》中,看到林语堂睿智地说:从姚思安处,木兰学到的是生命的大道,而莫愁掌握的是世俗的智慧。在经过很多变故之后,我们才能明白过来,那其实应该是一个女子的两面;而所谓熟女,正是要将这难得的两面融会贯通。虽然,要认识黑色和白色之间还有相当大面积的灰色地带、要懂得妥协和刚硬都是生活的常态,这些所谓的“成长”,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生活原本就是现实得有点残酷的事情,我们可以放弃做“淑女”,但务必要做个“熟女”。

  没女

  口号:我很丑,而且也不打算温柔。

  出处:韩剧《我叫金三顺》

  《渴望》里的刘慧芳虽然老气横秋,但她真的占全了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野蛮女友”虽然蛮不讲理,但她至少年轻貌美,具有相当的可观性;《欲望都市》里的四个女主角虽然都老女不嫁,但人家统统身家丰厚,消费起华衣美食来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种种女性教育都告诉我们,一个女性,至少得有点什么长处,否则怎么在社会上立足?但是,2005年,一无所有的“没女”出现了,感谢韩剧《我叫金三顺》,不知让多少平凡人家的女孩子们拍手称快,感觉自己昏暗的生活终于开了一扇天窗!

  这个伟大的金三顺,已经29岁,老大不小了;只是个普通的糕点师,事业上丝毫不见起色;最重要的是,她压根没有此前韩剧女郎最重要的本钱——美丽的脸蛋和窈窕的身材,性格更是风风火火、粗俗不堪,是个不折不扣的“没女”。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在30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但现实总是事与愿违,这个叫“三顺”的姑娘,总那么不顺:她丢掉了虽然如同鸡肋但要赖以为生的工作,学车时还撞到了别人的车屁股,在公厕里换衣服绷断了内衣带子,居然发现自己错进了男厕所,真心爱着的男友将她甩了,婚姻介绍所介绍来的男人要么面目可憎、要么话不投机——这个金三顺,俨然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个傻丫头。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在全世界范围中,10个女性当中,大概就有7个是金三顺这种类型。她们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矛盾徘徊,虽然也无限向往电影中的浪漫故事,但也知道那是永远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的;她们愿意全心全意投入事业,但永远也做不成撒切尔夫人。

  也正是这种来自平民百姓间的通俗和亲切,这个“我很丑,而且也不打算温柔”的金三顺,先是获得几乎韩国全体女性的大力支持,继而在我们心目中扎根,甚至有媒体盛赞金三顺为“女英雄”。面对日益严苛的世界,我们是否也可以勉励自己:你是什么都没有,但千万不要连自己都失去了,要像金三顺那样开朗自信,因为现实的生活里,垂头丧气和怨天尤人全无用处。

  超女

  口号: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

  出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

  在2005年之前,我们对SUPER的感性认识,不过是停留在购物必去的Supermaket(超市)、S.H.E的《SuperStar》、或者好莱坞电影《Superman》(超人)的层面,但是,2005年,“超女”以“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架势横空出世,夺走了所有前辈的光彩。在年终盘点时,有杂志作出了如此的评价:“(2005年)4月的超女是传播学名词,6月的超女是广告学名词,8月的超女是社会学名词。”——两个月完成一次质的飞跃,更不用提8月之后当红超女们的名气和身价还在步步高升了。近15万的报名人数,高达4亿人的同时观看,超女,也在中国的电视事业史上,划上了重重的一笔。这让不少影视或和晚会制作的行家们感到惊诧莫名甚至是大为光火:就凭这几个乳臭未干的女孩子,能引发这样一股龙卷风?!

  理由很简单:人民的力量,尤其是年轻人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除了PK,超女至少还让一个新词家喻户晓,那就是“海选”。跟从幼儿园时就分重点和非重点、让孩子们望而生畏的现行考试制度不同,“海选”,真正实现了任何一个人都有30秒钟的均等机会,不论年龄、不问地域、不拘外貌、不限身份,任何一个人都有推销自己、实现梦想的可能。这种机会均等,无疑是最令我们着迷的核心之一。我们对那些自己水平相当甚至还不如自己的女孩子们的表现感到无比好奇,虽然她们可能唱歌时始终没有找着调儿,虽然她们不时紧张地抓头发吐舌头揉鼻子,虽然她们表达自己的方式可能有点笨拙或傻气,但是,她们不像明星那样遥不可及,她们就从我们身边产生,她们在面对成功的同时,也要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公开坦然地面对失败——一个普通人的“个体力量”,在该节目的“海选”阶段就被放大在我们面前,我们看着她们,就同看到自己追逐梦想的影子。

  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年轻一代,尤其是“80后”,在这场超女运动中,第一次显示出了自己的整体实力。李宇春的最终夺冠,曾让“中性化”的说法一时风行,但是,占据话语权的成人们居然不曾意识到,在年轻一代中,最欣赏的特质从来都是“酷”与“帅”,这种审美趣味,根本不是从超女开始的;恰恰相反,如果不是李宇春符合了他们的这种取向,她凭个人实力夺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能说,年轻一代终于有机会成为这场盛事的主力军,有机会让自己的品位彰显于天下,也让成年人首次开始打量他们超强的消费和参与能力。

  至于在这个活动之外,有人惋惜说李宇春张靓颖们的身价剧增,让超级沦为世俗或实利,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看清楚超女节目的宗旨,人家不是唱过吗:“想唱就唱,要唱的漂亮,就算这舞台多空旷,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荧光棒!”由荧光棒和观众,到广告和门票,这不就是经济行为的预告吗?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