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硬汉的创业故事

80酷酷网    80kuku.com

  

  少年时代,刘茂尧的母亲领着他兄妹5人以种田为生。初中仅读了一年,他便因经济拮据辍学在家。“农民不应该永远贫穷,老区人更不应该。”怀着一个老区汉子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他干过编织,跑过供销。

    上世纪80年代初,泰兴市胡庄镇编织厂就在这个时候诞生。可几年发展下来,到1989年,该厂年产值仅有22万元,负债却达40多万元,厂子的大门还是一块芦竹帐;厂里连变压器都没有,有时加班只能点煤油灯,索要债务的人整日不离门。

    危难之际,身为供销员的刘茂尧被镇党委政府提拔为厂长。为改变现状,刘茂尧走上了新产品开发之路。    

  1989年春的一天,刘茂尧从报纸上获悉聚氨酯产品技术工艺不太复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掌握技术,他连续60多次到天津一家地方国营聚氨酯生产厂家取经。那时火车上人满为患,渴求技术的刘茂尧为了赶路,将中山装的纽扣都挤掉了几只。好几次,他都是双手拉住门杠,从天津一直站到镇江。    

  技术是无形资产。虽然几次被拒之门外,刘茂尧不灰心,他几次深夜将家中积攒的鸡蛋偷偷摸摸地送给门卫,通过多次交往,探听技术工程师的家庭住址。    

  然而,跟人家工程师打交道,刘茂尧经常面对的是一副冷面孔,一张冷板凳,叫他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勤劳的刘茂尧有办法:在工程师家不是帮助拖地,就是帮助洗碗,逢工程师和其家属工作忙时,他总是主动为其接送子女,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刘茂尧执著的追求、苦心的奉献,终于打动了对方,最终合法获取了技术。    

  刘茂尧如获至宝,从设备的添置到化学试剂的购买,从生产原料的采购到技术工艺的控制,刘茂尧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全部记录下来,整整记录了8张纸。    

  为迅速投产,刘茂尧顾不上旅途劳累,立马采购设备原料。对于有些化学试剂,初中仅读了一年的刘茂尧从未见过,他丝毫不敢马虎,按指定地点购买。经过一番努力,1990年年底,泰兴市聚氨酯塑料制品厂终于建成投产。    

  聚氨酯产品技术指标较多,要求也相当严格,有时难免出现不达标现象。刘茂尧对用户提出的意见,从不怠慢。1992年秋,扬中某家企业反映供给的聚氨酯产品缩比大,做不出产品。刘茂尧骑自行车赴扬中,处理完此事,到渡口时渡船已经停渡。为了过渡,刘茂尧又是敬烟,又是说情,对方最终答应需凑足30人行渡,刘茂尧仅召集了20人,他咬牙自己出了10个人的钱,总算到了对岸。当骑到孔桥向宗庄拐弯时,一辆卡车从对面行驶过来,由于天已漆黑,汽车灯光强烈,刘茂尧连人带车掉进路边电灌站水池中。此时的刘茂尧已分不清东西南北,满脸鲜血,自行车又坏了。休息片刻后他用裤带将自行车吊在身上,行走了4公里路赶到车间,进行重新生产。    

  几年的艰苦摸索,多次的天津求教,1993年聚氨酯颗粒产品总算成功,年产量达150吨,产值300万元,轰动了整个胡庄镇。初尝成功的喜悦,更加坚定了刘茂尧开拓进取的信心。1995年刘茂尧多方筹资50万元新上了3只1000升的反应釜,由单一的颗粒产品发展成颗粒多元醇等多种产品;1996年他在宗庄村利用原村办厂闲置厂房,将生产能力扩大到1350吨,产值达500万元;2002年他又在镇工业园区征地8.6亩,投入380多万元新上了3只5000升的反应釜,去年实现产值、利润较上年递增率均在50%以上。目前刘茂尧的企业拥有3个分厂,用工102人,产品销往宁波、温州、上海等地,一举成为江苏最大的聚酯多元醇生产厂家。    

  虽年届花甲,可刘茂尧不服老,决心投入1000万元,着手开发聚氨酯浆料产品,力争产值达1亿元。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