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富鸿海集团郭台铭的创业传奇

80酷酷网    80kuku.com

  

  台湾首富郭台铭旗下的鸿海集团,十年前营业额只有100亿新台币,而2006年的营业额达到1兆台币,十年成长100倍,郭台铭创造的鸿海经营传奇的背后,究竟靠的是什么?请看台湾首富鸿海集团郭台铭的创业传奇:

  “我不懂模具,但是我会用人、会用专家,我们公司的机械博士超过几十位。”这是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自谦之词,尽管鸿海是以模具起家,但郭台铭很清楚,善用人才,才是奠定了鸿海30年来持续成长的基础。

  敢用―把人才变将才

  以2006年鸿海集团旗下最大的一块事业版图“富士康”控股公司为例,总经理戴丰树拥有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并且在丰田汽车工作八年,当时有人就怀疑做车子的,能把手机做得好吗?但郭台铭认为,“车子的零件有两千多种,但手机只有两百多种,你说能不能做好?”

  果然,从欧洲关键零件到美国设厂,戴丰树一开始就参与手机的全球布局,五年间鸿海创造出来的营收大约是两千亿新台币,也是鸿海2006年成长最快速的部门。

  从0到90分很容易,而从90到100分却很难,这是一般外界的看法,但是善用人才,却让鸿海可以从90分继续成长到200分、400分、800分。

  “相对于其它it界领导人培养的是人才,郭台铭培养的是将才。”前戴尔亚太采购总经理方国健一语道破今天鸿海对于人才的重视和使用。郭台铭常挂记的一句话,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每次有人问起鸿海最大的挑战,郭台铭一定毫不犹豫地回答:“人才。人才的选拔和培育,是一个企业永恒的难题。”

  在投资人才方面,郭台铭一向舍得花钱。以最早推动的“凤凰计划”为例,鸿海为了引进光通讯专家,公开在媒体上刊登年薪1000万的广告,外界看见郭台铭寻找人才的大手笔,也看见郭台铭做事的决心。

  敢给―经理级年收入300万

  郭台铭是个敢给的老板,鸿海集团的薪水加上员工配股,经理级主管的薪水加红利,一年约有近300万元的水平,副总经理级以上的年收入更是逼近千万元,是电子业福利最佳的公司之一。

  难怪业界称郭台铭是台湾电子业“最敢给”的老板,但他自己的办公室都相当简朴,郭台铭说:“我没有个人物质享受的兴趣,而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投资设备和人才方面,从不吝于花钱。”只要是郭台铭强调的“以身做则”不是事必躬亲,不是事事要管,而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他要求员工不分层级,一起投入研究创新、挑战困难,这点和西方管理学强调的“分工授权”不太相同。

  一位拜访过鸿海的人士就分享了他和鸿海干部吃饭时的经验。有一次他到郭台铭常去的餐厅吃饭,郭台铭说要去一下去办公室,却让大家从七点多等到九点,这段时间,没有人敢点菜动筷子。而公务缠身来迟的郭台铭,一看大家都没点菜,除了赶紧叫菜,他也会先起头夹菜吃,因为他知道自己一动,饥肠辘辘的大家才会开始吃,而郭台铭看大家开始动筷子,就放下筷子不吃了,和大家谈他的计划。但郭台铭也时时注意什么菜吃完了,叫厨房赶快再上菜,等大家都吃饱了,就会看到郭台铭把每盘剩下的菜,倒在碗里拌一拌,咕噜咕噜吃下去,这名人士说,“郭台铭帮干部张罗饭菜,但自己却吃剩的,干部看在眼里,人心就是这样被买走的。”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酒足饭饱之际,大家想着今天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忽然间郭台铭说:“十点半要开会的去准备一下。”一名在鸿海工作20年以上的干部说:“看了老板赚钱之后没有放进自己的口袋,几乎全都投入机器设备,这样的老板值得跟。”

  能用―不怕干部比自己强

  鸿海公司唯才适用,不会强调谁是博士、谁是名校,在鸿海征才网站上就指出,只要投递履历,就有机会加入鸿海,“鸿海并非外传的非名校不用”。

  郭台铭不像广达集团董事长林百里、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都是电机系工程师出身、名校毕业,资深业界人士指出,这样反而更能吸纳各方人才,不会因为工程师过于自信的个性而有所局限。

  但这并不是说郭台铭没有自信,反而是面对逆境、困难,练就了郭台铭不达目标绝不放弃的一身霸气。

  敢冲―冲关就能获得大报酬

  郭台铭在打造鸿海帝国的过程中,遭遇过许多巨大的困难,但他认为在应付这些难关时,如果能有所突破,就能让自己得到了最大的报酬,拥有越来越多的实力。

  今年,郭台铭旗下的八个事业体,计划在未来三年各自至少收购六家公司,除了版图的扩张,主要着眼于全球人才的收编。这也意味着未来三年,鸿海集团至少还会有48家公司加入,外界认为,这48家公司将是鸿海再造另一个“兆元奇迹”的关键。

  也是为了容纳各路人马,鸿海组建了23个所谓的“技术委员会”,事实上,鸿海很早就有这样的跨部门组织,只是现在层级拉得更高,由郭台铭亲自面试主管,让各种人才能充分发挥和交流。

  从20年前的100万新台币到1000亿,鸿海造就了第一批富豪;第1000亿到第5000亿,主要是以富士康为主,造就了第二批富豪;第5000亿到二兆将造就下一批富豪。

  知人善用,郭台铭创造了鸿海传奇。

  郭台铭李嘉诚的不同出位路

  郭台铭是台湾首富,李嘉诚是香港首富。不约而同地,两个首富都在这几天干了件让两岸中国人睁大眼睛、仔细观赏的大事。

  李嘉诚干的大事,是他表示要将自己财富的三分之一捐给慈善事业,而且,李嘉诚话音落地不久,就付诸行动了;郭台铭干的大事,则是他在大陆的子公司因为不满媒体的报道,愤而状告记者,索赔3000万巨款,为了防止记者转移资产,这家公司还通过法院查封了记者的财产。

  有钱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令人瞩目的。有钱人捐出巨款,我等暂时不需要救助的人,也感到温馨;有钱人冲冠一怒,作为新闻从业者,我等亦感到气愤。

  到目前为止,笔者尚不知道起诉记者的决定,是大陆的子公司作出的,还是郭台铭拍板的。但是,既然是郭台铭旗下企业的行为,大家都在说郭台铭,笔者也就从俗了。当然,如果事后证明起诉记者的决定是大陆子公司擅自作出的,郭台铭事先毫不知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这里,笔者要表达的观点是,郭台铭先生此番起诉记者,是一次大败笔。

  首先,这一次的起诉,带有明显的仗势欺人、威胁恫吓的意思,不像是“白道”的作为。

  其次,此次起诉,不但对富士康公司、对郭台铭,甚至对所有在大陆的台资企业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形象损害。

  有两个事实是众所周知的:第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第二,由建立工会等问题引发的员工权益保护问题,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中间,台资企业的身份非常敏感。

  可以说,郭台铭先生此举,挑战的不仅仅是新闻媒体,更是汹涌澎湃的民意。他用这种极端的手段出招,是严重的自毁形象。

  同是首富,李嘉诚在两岸中国人心目中,是越来越清晰的慈善家形象。郭台铭呢?如果官司输了,倒还好说;如果赢了,即便拿到手的仅仅是一块钱人民币的赔偿,恐怕很多人已经不把他看作是企业家,而是看作“大哥”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