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路走过去是片天

80酷酷网    80kuku.com

  

  我叫方国成,是一名从大别山区走出来的农村青年。1993年我所在的学校进行体制改革,作为民办教师的我“下课”了。当时我只有22岁,除了会教书,没有其它什么营生手段,于是我只身来到上海打工。在“上海金刚五金厂”工作期间,因为我是高中毕业生,工作又勤恳,被厂方破格选派到宝山特种工业厂学习电焊,且领到电焊工操作证,工资也由每月150元上升至近500元,在当时的民工中属于高收入者。但由于我深爱着教育事业,还是辞去了这份不错的工作,受聘于“皖赴沪外来工子弟学校”当教师,在此校我工作了三年,很快就从一名普通教师升为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就在那时,我萌发了自己创办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当一名“孩子王”的念头。

  1998年秋天,我在老乡的帮助下来到了苏州。看到这座城市的第一眼起,我便明白自己找对了圆梦的地方。当时,苏州还没有一所专门招收外来工子弟就读的学校,给我办学创造了较好的大环境。说干就干,我定下目标,开始租校舍,聘教师,筹办新庄志成学校。第一步走起来总是那么的难。在我租校舍的过程中,一些房主对我不太信任,不相信眼前的这个小伙子能把学校办起来,他们都不愿意租房给我。东奔西跑了几个月,总算租下了现在的校舍(电控厂原职工技校教室)。随即又设法筹借数万元资金购买课桌椅、教具;订学生课本教材;打印招生简章;改建整修校舍等。1999年春,我的学校迎来了78名外来工子弟。

  办学的过程是艰难的。新开学校大门有关单位罚款2000元;散发招生简章又被罚款3000元;为方便学生,我购买了一辆旧中巴车,专门接送学生,却不料一次交通事故用去7万元……这些事情的发生,给刚起步创业的我带来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咬咬牙,我最终还是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狠抓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并积极筹集资金,改善创造办学条件。

  路,是人走出来的。如今,我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畅。所招收的学生已经从第一学期的78名逐步发展到现在的473名。创业的这几年,我虽然很累,但感觉也很欣慰。民工子弟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流动性大,而家长又往往没时间关心他们,如果学校能教育好他们让其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呀。这一天远吗,不远。在眼前。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