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聘会:向南走,向北走

80酷酷网    80kuku.com

  

    上周六,申城招聘会数量多多,但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南边的八万人体育场和北边的国际箱包城。两个场馆内,两场风格迥异的招聘会同时上演。 南边的以“2003秋季人才交流会”冠名,由两家颇有实力的民营中介机构——新发现人才和东方人才联手打造,场内云集了850余家招聘单位,约2万余名求职者入场; 北边的也不甘示弱,名头更是响亮:“第一届外资企业·高级人才群英会”。这场由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举办的“群英会”,在举办前就做足文章,如对入场企业设定了诸如岗位年薪等限制条件,对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验等也有要求。此举着实在波澜不惊的招聘会市场激起了千层浪。是日,虽然到场的外资企业仅72家,但还是吸引了万余名求职者进场应聘,其中,浙江大学300位研究生专程包车前来堪称是求职应聘的大手笔。 两场招聘会都是风光热闹。但其实无论从组织手段、场会规模,还是岗位属性等均有差异。再结合申城近期其它一些招聘会所表露出来的某些特征,发现申城的招聘会市场似乎正在做出一些无奈、但也理性的选择。 

    高级人才交流&低端劳务职介
   
    招聘会是否已经沦落成低端的劳务职介市场?名企及中高级岗位是否已在招聘会上销声匿迹?……这些颇为敏感的才市话题,由于“第一届外资企业·高级人才群英会”的举办显得火热。
   
    事实胜于雄辩。在申城近期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见得最多的岗位确属销售代表、市场拓展等类型,门槛低,待遇不高,似乎谁都能干。这类岗位对于那些有着高学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来说,好比“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在供大于求的用人市场上,虽然这类岗位与他们心中的目标相距遥远,但面对现实最终还是无奈地接受。
   
    尽管没人愿意承认招聘会已经逐渐“沦落”为劳务市场,但上面这种趋势的确人人心知肚明。于是有人想要改一改这种状况,譬如这次“群英会”的策划者——上海人才有限公司交流部经理方晓。为了体现专场的“高规格”,方晓与他的伙伴们将招聘单位定位在外资企业,且提供岗位年薪一律要在5万元以上;与此相呼应,入场应聘者条件也必须是“专科毕业3年以上,或者本科毕业2年以上,硕士或硕士以上各类优秀人才”。对IT行业、生物工程、化工、新材料等紧缺专业的优秀人才或有特殊成果者,可适当放宽条件。”
   
    “高规格”无疑大受高学历人群的欢迎,300名浙大研究生包车前来就是最好的例证。至于72家外企招聘效果如何,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招聘会的火爆无疑坚定了主办方“招聘会也能进行高层次人才交流”的想法。方晓称,之所以企业更愿意通过猎头方式来进行中高层次人才招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猎头公司掌握了大量的中高级人才资源。现在要做的,是让招聘会也能提供猎头式服务。只要办得好,办得巧,同样也能够获得中高级人才的资源。
   
    方晓说,“群英会”只是把招聘会定位于高层次运作的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研究生、MBA专场”、“张江专场”等系列,相信“招聘会即劳务市场”的现状是能改变的。
   
    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能否实现呢?现在下结论恐怕还太早。
   
    联合&单干
   
    在利润空间的压力下,与其他中介机构联手,走规模路线,整合客户资源,似乎成了目前多数招聘会主办方选择的经营模式。在联合中,大家共享利润,共担成本与风险。这次的“2003秋季人才交流会”就是个例证。
   
    主办单位并不讳言,一共850余家摊位,主办方东方人才拉了200多家,协办方新发现贡献了300余家,剩下的两三百家据说是“各个机构帮忙”。至于到底有多少家中介机构参与,想来不必去追究了。
   
    招聘会属于市场行为,有它的市场属性,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去诘问主办方的盈利目的,特别是对于大多数民营中介机构而言,选择经营模式的重要依据自然是能否盈利。那么,以“国”字为背景的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又是如何看待招聘会的经营模式呢?
   
    方晓认为,尽管目前从表面看,上海人才有限公司没有和其他民营中介机构合作办会,似乎有些单打独斗的意味,但他表示,联合是种非常好的方式,上海人才有限公司也欢迎其它中介机构与他们结成战略联盟。
   
    关于“联合”,方晓的理解是:首先可以是公司内部资源的联合,比如人才有限公司有测评部、咨询部、猎头部、派遣部、网络部等等,如果将各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运用到招聘会上,效果一定是不错的。如这次“群英会”的一些参会外企就是其它部门的客户;第二可以是地区间的联合,如与长三角城市间跨地域的合作。目前上海人才已经与无锡、温州、绍兴等城市的人才服务中心互建了工作站,在徐州设立了分公司,与珠江三角洲城市之间的合作也正在策划之中。跨地域的资源整合,已经在上海人才有限公司的招聘会上初露端倪。
   
    看来,联合还是单干,尽管各方认识有所不同,但战略倒是不谋而合的。
   
    规模制胜&专场出奇
   
    风头要出,钱也得赚。取消门票后,办招聘会想要盈利,似乎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扩大规模,二是抬高层次。后者如此次的“群英会”;而前者,正是目前上海大部分民营人才中介机构所选择的,即以大规模来保证招聘会能盈利。
   
    上海东方人才交流有限公司于9月底关闭了原设于虹口足球场的固定市场,最近将设在该处的办公室也撤走了。总经理朱君玉坦言“主要是经济原因”。靠固定市场数量不多的摊位,的确很难支付高昂的场地费用及其它各项开支,难保不亏本。朱君玉说,据她了解,现在办招聘会,其主办方大都是办一场亏一场,元气大伤。想保证不亏本,只有走规模路线。因为摊位多了,摊位费自然就多,至少可保收支平衡。但朱君玉的言词还是流露了她对招聘会的眷恋,她表示,固定市场虽然关闭了,但东方的招聘会还是要继续,不过重点将转移到大型招聘会上。
   
    那么,像“群英会”这般的高层次招聘会呢?办这样的招聘会风头是劲,但区区72家单位,能保证有盈利吗?对记者的疑虑,方晓的回答是:能!虽然只有72家摊位,可是摊位费是1800元,是中山北二路市场原先摊位价格的6倍,这样算来,72家摊位的收入可以抵得上原先432家摊位的收入。方晓称,与深圳、广州的同类招聘会相比,这样的收费标准已经是非常低了。目前他们也在摸索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能够被上海的外资企业所接受。
   
    以规模制胜,还是以“高精专”专场出奇,还得看主办方如何思量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