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曝十寒是什么意思(一曝十寒和一暴十寒哪个正确)

80酷酷网    80kuku.com

1914年春作于湖南长沙第一师范

《毛泽东对联赏析》之14: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自题联之一

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泽东。

该联是毛泽东点化明代学者胡居仁对联而来。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毛泽东以此联自勉。后来,他在湖南长沙任小学执事时,还曾将此联题赠给他的学生们,教导他们在学习上要持之以恒。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由一个书生,而最终改写了中国“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古训,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学者。在他漫长而峥嵘的岁月里,读书整整伴随了他伟大的一生,书籍成了毛泽东须臾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且,一生中他的读书生活正像他在联中所说的那样,做到了持之以恒。

此联录自余章瑞、余东东著的《中华对联鉴赏》,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年5月版第82页。

《毛泽东对联赏析》之14: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自题联之一

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左四)同进步团体辅社成员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注释

1、[三更]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为子时,是夜间11时至凌晨1时。《乐府诗集·子夜变歌》:“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2、[五更] “更”是过去的计时单位,五更又叫五鼓、五夜。五更是天将亮时分。

3、[一日曝十日寒] 是成语“一曝十寒”的活用。暴即曝、晒的意思。比喻学习、做事没有恒心,懈怠时多,不能持久。《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毛泽东对联赏析》之14: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自题联之一

1919年3月,环球中国学生会在上海送别留法学生合影。后排右一为毛泽东。

赏析

有很多人将毛泽东的这副对联当成了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的确,这副对联是毛泽东点化胡居仁一副对联而成。胡居仁原来的对联如下: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毛泽东将上联的“苟”改为“贵”,将“起”和“眠”的位置进行了置换。将下联的“莫过”改为“只怕”,改动的部分近四分之一。而且,这一改动使对联的哲理性更强,意义与原联完全不同。

胡居仁原联的上联,“苟有恒”是将“有恒”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上,“苟”乃假设之意。而“贵有恒”是将“有恒”建立在肯定的基础上,“贵”是指可贵,语气是不同的。毛泽东将上联中的“起”和“眠”的位置进行了置换,看似简单,其实内容的变化却很大,其逻辑层次的变化可谓天渊之别,与原联比较别有一番味道。“三更眠五更起”,细细品味似乎与对联要反映的内容不符。一般来说,“三更眠”,“五更起”,眠者可能有事要做,所以晚睡早起。这是很正常之人所为很正常之事。而“三更起”,“五更眠”则不同,三更起来要学习、做事,但是五更又眠。这就描绘出一个懈怠、懒惰、反复无常,三分钟热血的形象,与对联要表达的意境就非常吻合。改动之后的上联是说:对一心向学的人而言,最可贵的就是恒心,如果真的有恒心,每天坚持有规律地学习,又何必三更躺下睡觉,五更又起来这样折腾呢?

《毛泽东对联赏析》之14: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自题联之一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湘潭学友会合影,二排左三为毛泽东。

再看胡居仁的下联:“莫过”是没有超过的意思,语气仿佛仍然是建立在一种判断的基础上。而“只怕”却一语道破,告诉人们没有其他更可怕的,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语气非常果断、肯定。

毛泽东的对联是这么写的,其实毛泽东的一生也是这样度过的。毛泽东自8岁进入私塾,直到他逝世,读书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乐趣。1976年9月8日。毛泽东弥留之际,已处在半昏迷状态,即使如此,每当他清醒过来,他还要看书。这种对书籍热爱而达到的至死不渝的精神,已远非用“持之以恒”所能形容。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